打房資金竄逃的路徑及隱憂


相關關鍵字

 房市 買房 成交量 投資客 自住 投資 多空觀點
文/范世華
房市在連續幾年下來政府的政策壓抑以及政治不安所帶來頻頻重大的社會運動,以往投機炒房的市場氣氛幾乎已經消失,一般住房市場的成交只剩實質需求的自住和少數置產的交易發生,甚至連一般有正常自住需求的消費者都遲遲保持觀望的態度,少了投資需求的住房市場,正常需求的買盤又消失,房市成交不但量少,更委縮到一種近乎窒息的程度。
投資客退場,自住客觀望,讓房市成交量幾近窒息。(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房市過度瘦身,不健全也不健康
目前台灣的經濟以及人口環境、社會活動等各方面條件都不比以前石油危機、金融風暴和SARS發生的時候還要差,可是住房市場的交易卻比當時還要少,如此「過度瘦身」的房地產市場,其實也是非常「不健康」的一種狀態。
近期全台缺水的情形嚴重,如果以水情比喻為資金來相對思考,當颱風暴雨來襲時,為了防範災情,我們巴不得預先要把水庫的水來宣洩掉,可是一旦缺水了,我們又在想為什麼我們水庫的蓄容量會不足?
打房趕資金,資金竄逃的各種路徑
這一波房價的飇漲主因是由龐大的資金動能所推升,原本豪宅即是資金庫存的最佳標的,但政策將國內的豪宅投資管道阻卻後,一間豪宅的投資變成十間住宅的炒作;引燃住房漲勢全面加溫之後,接著則管制囤房,祭出北台灣第二屋、第三屋以上的限貸令,於是又使得過剩的資金反而逃竄到中部、南部、花東和離鳥,以及非都市地區的農地、土地;最後找不到適當的投資標的,消化不完的資金甚至再流出到日本、東南亞、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往海外不動產市場去宣洩。
日本海外資產泡沫的歷史借鏡
為了打房,我們將龐大的資金不斷地趕來趕去,如果資金都在國內移轉還好,但是如果最後卻是都把這些資金趕出了海外,這樣的結果到底好或不好?原本國內的房市可說是資金蓄容量很大的集水池,資金水位充裕,隨時彈性運用的管道和方法可以很多元,但是如果我們通通都不留,當資金紛紛大量全都流出至海外的不動產進行投資後,一旦國內產業有了良好的競爭機會,缺乏資金時,這些流出去的錢能回得來嗎?
倘若全球經濟再次發生鉅變,如同2000年的網路泡沫,台灣會不會又再重蹈日本當年海外置產風潮的惡果,這些流入海外房市的資金會不會也都全部成為泡影?這可是非常龐大的一項風險和隱憂,值得台灣人借鏡的!

0 意見:

!-- FB留言框懶人包__留言通知 st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