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元兇…不能說的祕密


2016-12-26 00:21:05 經濟日報 李春

「重汙染紅色預警」在21日前持續124小時後解除,各方剛喘了口氣,平安夜霧霾捲土重來。面對霧霾,北京人個個都朗朗上口,度數指標,全都一清二楚,但談到霧霾成因,就會各執一詞。
自有霧霾以來,其成因就說法多多。最早有天氣加地理說,那時霧霾還就北京獨有,什麼低壓、靜風、空氣濕度之類的指標一說,霧霾成因就不爭論了。所以前兩天又有學者出來說,霧霾是「自然災害」,結果人人都拿這學者及其理論當笑話講。
但後來有了技術分析,認定霧霾不是單一自然現象,主要跟人類活動有關,也就是說有大氣汙染原因,加上霧霾籠罩中國的面積擴大,到最近已超過國土十分之一,空汙說就此深入人心。但人為製造的霧霾,到底哪種汙染是元兇呢?說法各異,爭到現在。
早些的說法,是河北農民秋冬之季在田野燒秸稈(意指麥稈、稻草),大風一吹吹到北京上空聚集不散。後來禁止河北農民再幹這事,霧霾依舊,還更加嚴重。這時學者說主要來自汽車廢氣,中國的燃油,是大央企「三桶油」「推動」出的標準,跟歐盟標準不要去比。大家一想,這說法有道理,於是北京市長說治不好霧霾他「提頭來見」,他想得簡單,以為限車行限排放,霧霾就沒了。事情那有那麼簡單,王市長終於提著頭被貶閒差。
前些天中央開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時隔半年會議重開,說是討論六大問題,其實重點在議霧霾。但那次會議有個說法,指霧霾嚴重到今天這個樣子,重要原因是北方冬季取暖所造成,所以要想辦法加以化解。
領導人厚道就會被地方官騙,想想也簡單,今年取暖生火期還沒有到,霧霾就已經襲來,早前的全國性大霧霾,那些華北平原以外的大城市,都是沒有取暖的。而取暖火燒得最旺的東北,反倒無霧無霾,有風有雪。
霧霾成因,倒是有些經濟學者說出人人知而不說的成因,是產能過剩。經濟學者高善文,就拿出了一幅中國全國霧霾地圖與產能過剩區域對照之圖,用圖表來說話。他說,產能過剩行業總體上在經濟中占比不是很大,占比在工業領域在10-20%之間,但非常突出的特點是這些行業國有資本的集中度非常高,這些行業國有資本集中度超過50%。
他進一步指出,從地理分布上看,儘管中國有非常廣袤的國土,但是產能過剩行業比較集中地分布在淮河以北,儘管在長江以南,在華南地區也存在,但這些行業似乎特別集中在北京的周邊,所以北京霧霾比上海嚴重,上海霧霾比深圳嚴重。在北京不管是南風還是北風都有霧霾,除非是非常大的風,否則的話霧霾總是消散不了,也許是因為地理分布上這樣的分布狀態。
還有學者用曲線說話。經濟學上有條著名的「庫茲涅茨曲線」,是條倒U形曲線,其揭示的規律是:處在這條曲線陡峭的上升區間,則經濟越發展,環境汙染越嚴重,早年就在曲線上飽吸霧霾,現在該中國步上那曲線懸崖,呼霧吸霾了。

0 意見:

!-- FB留言框懶人包__留言通知 start -->